北歐 銀雕 設計風格

 
隨著傳播媒體的迅速發展,在某一層意義上來說,全世界的人越來越接近,他們穿著相同品牌的服裝,聽著同樣的流行音樂,在網路上天南地北的聊天.......。但有趣的是,人們對於以往美好的事物,彼此之間的差異性,也越來越懷念。喬治傑生台灣分公司引進了這個世紀初的銀雕作品,受到歡迎,本地消費者也要求拓展此類收藏品展售:銀雕工藝引人之處,甚至北歐風格的設計,在在都顯示出工藝技巧以及地區性的特質。

走過二十世紀早期 

展覽中的GEORG JENSEN的新藝術風格作品,包括糖罐以及煙灰缸、雪茄點煙燈等﹔銀雕藤蔓植物委婉器物之上,著名的銀珠裝飾,以及結合琥珀裝飾等,最引人的,就是那手工鑿刻委婉綽約,卻絲毫機械痕跡的工藝特質,道盡世紀出的獨特風味,也就是新藝術以及藝術工藝運動的菁華。

而JOHN ROHDE的吸墨台以及墨水台,繼而跳脫新藝術風格,走入裝飾藝術時期。約翰羅得風格簡鍊嚴謹,而且能將精湛手工帶入當時的風格﹔工藝技術的不可忽略便在作品中得到最佳的驗證。時間跳到七、八零年代,我們在HANS HANSEN的整套咖啡壺、糖罐以及奶盅作品當中,看到精準冷冽的現代風格,以及融合銀雕切割特色的表面處理,依舊維持並展現工藝技術的魔力。

銀雕的工藝性 

藝術與工藝運動的發展,有一部份因素是世紀初的人們對於機器大量生產的結果有疑慮,因此強調手工工藝的重要性。現在依然吸引消費者的銀雕,其﹁工匠﹂(而非設計師)的訓練,依然在強調傳統的公司中持續。

GEORG JENSEN工廠經理MR.KNONSTED表示,要成為新工匠,必須接受四年以上的訓練:十一個月的基本課程學校學習,繼續五個月的材料學、化學、數學以及繪畫等等。在經過上述的一年半後,經過考核,才會依據個人特性 分派訓練部門,例如製作銀雕器皿等的銀工(SILVER SMITH)或製作珠寶的金工(GOLD SMITH)。確定訓練部門之後,每兩週還要做一次成果測試。

銀匠的實際課程相當的艱苦,跟一般人想像中的完全不同。先從焊接開始,然後學習銼磨、雕刻,而且這些銀匠的用錘功夫還必須掌握材質的特性,熟知銀片的伸展方向。由於需要較大的力氣,MR.KNONSTED指出,銀匠多半是男生擔任。

傳統工匠的養成訓練特點,就是所謂的學徒制,以大師傅來帶領學習,甚至有點像中國﹁身教﹂的感覺。曾經來台訪問的著名銀匠、設計師艾倫夏夫,就師承大師HENNING KOPPEL,可以發現作品的簡潔線條甚至包括作品意涵等等,都會出現一脈相成的感覺。

如此的銀雕學徒制度,為何丹麥可以落實的相當成功﹖MR.KNONSTED認為,丹麥的社會福利制度,當然是有利的支持因素﹔而公司肯為了維護被丹麥引以為傲的民族傳統手工銀雕,也是出自一股使命感。

北歐國家設計的區域性 

這種傳統------對工藝抱持的理想,也導致設計出現許多有趣的面向,也成為北歐國家所謂斯堪地那維亞設計風格之間細微的差異,以及地區性的趣味。首先,由於對銀的認知,因此GEORG JENSEN在六零年代以後,可以順利的運用不銹鋼材質,製造出流行全世界的線條簡潔餐具。而另外,在一九五一年米藍展當中出盡風頭,建立起斯堪地那維亞在人們心中形象的設計師TAPIO WIRKKALE,即出身芬蘭這個被認知為工藝傳統較弱的地區,因此可以盡情樹立當代風格﹔而他的餐具作品就極具雕塑感、線條較為剛硬。

地區性趣味的更明顯例子,還出現在瑞典SAAB的汽車設計上。SAAB的車子在汽車圈內一直給人特立獨行的印象,其實重點就是在於要符合北歐地區險惡道路環境的實際需求。SAAB代理商指出,例如加強A柱的強度,主動式安全頭枕的設計,預防當地會衝到路上的麋鹿前方撞擊。SAAB和眾所皆知的BMW都是製造飛機出身,但是也可以從此比較出SAAB對於空氣動力學流線的想法,例如五零年代的SAAB 92,更加偏向短小精幹的感覺。

(99/01/2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