喬治亞羅專訪


工業設計大師喬治亞羅:「外在的限制,反而應該會激發設計師的靈感!」


義大利當代設計大師,除了知名的汽車設計外,作品遍及各種一般消費性產品的喬治亞羅(Giorgetto Giugiaro),偕同事業伙伴,Giugiaro Design公司的總經理莫里內利(Giuliano Molineri),應工業設計協會之邀造訪台北。記者在兩人緊湊的行程中作了專訪,一窺大師對於汽車設計的理念。你可以發現設計師對於﹁環保﹂以及﹁功能性﹂概念的重視,而喬治亞羅所提出,指涉建築的未來概念車,更是展現了對當代設計的洞見!
 
記者:您在汽車設計領域多年,也曾經說過,汽車設計並無所謂完美的作品,端賴車款是否切合當時人們的需求、想法,可否談談不同時代汽車設計的重點﹖

喬治亞羅:在六零年代時,汽車設計的限制較多﹔當時市場要求車輛價格必須低廉,功能性強,可以看出當時的工業技術,對於汽車外型的影響。而在七零年代以後,曲線開始大量運用在車身設計,車輛的感覺便比較小,像是福斯GOLF。

八零年代開始,降低油耗節約能源的觀念,顯示在車輛上便是降低風阻係數,如SAAB 9000的設計。而到了九0年代,依然強調降低風阻係數,但在車身細節上,回歸過去的曲線弧形則為趨勢。

莫里內利:事實上小車的設計會成為風潮,是因為能夠節省空間。

記者:不過現在福特的Puma也強調古典的剛直線條...

喬治亞羅:其實汽車設計還能夠藉由獨特風格,來傳達車廠的印象,人們一眼見汽車本身,就可以識別為某某車廠的作品,像是剛才提到的福特車廠作品。當某種設計概念漸趨成熟,到達一種普遍性的時候,個人風格就反而逐漸消失,但這才是設計最應該強調的事。   

記者:你對於未來汽車設計的趨勢有何看法﹖

喬治亞羅:我們最新的作品是一輛叫做﹁結構(Structura,義大利文)﹂的概念車。我們在這輛車上表現了某些概念。這輛車的車室地板將不會跟現在車輛一般凹陷,而是平坦便於上下車﹔也不會有傳統B柱影響進出方便。我們也會將車室空間盡量拉大。整輛車包覆玻璃纖維,以鋁合金為構成材質。

莫里內利:這輛車將車體的結構展露,延伸自現代建築的概念,就像我們在許多現代美術館建築當中可以見到的外露鋼骨結構。(想像一下貝聿銘的羅浮宮金字塔,透明外殼內的骨架結構一清二楚)     

(除了援引建築概念到汽車設計上,﹁Structura﹂其實也可以視作喬治亞羅公司所在的義大利設計之都----都靈市(Torino),爭取2006年奧運舉辦計畫的一部份。莫里內利是這個計畫的總經理。這輛以奧迪A8底盤設計的概念車,計畫成為載運奧運選手的交通工具﹔假如都靈爭取到舉辦奧運,此車極可能付諸量產。)  

記者:關於汽車替代能源諸如電動車,太陽能車,是否會造成汽車設計的難題﹖

喬治亞羅:完全不會。設計是不會被任何因素限制的。

其實汽車設計必須克服的根本問題,就是能源,以及成本。電動車已經發展了二十年,其實完全要依賴政府的法規。(喬治亞羅似乎認為,電動車在技術以及設計上完全沒有問題,還是要依賴政府的對於零污染車輛比率的強制規定,才能更普及)   

記者:強調合乎環保的設計,是不是也能夠兼顧美學﹖

喬治亞羅:當然。其實各種外在的限制,包括法律上的限制,反而應該會激發設計師的靈感,把事情作的更好﹗

喬治亞羅小檔案

喬治亞羅出生於1938年的義大利,在杜林藝術學院畢業後,十七歲時就加入了飛雅特汽車造型中心,四年後竄升為博通( Bertone)中心設計首席。

喬治亞羅將設計作品真正普及到一般大眾間。他在在1968年脫離Nuccio Bertone後成立的公司Italdesign,設計了超過一百二十種車款,其中的量產車款高達七十種。你可以在街上看到的福斯Passat,Golf,Saab 9000,Fiat Punto,Alfa Romeo GTV等等都出自其手筆。

早在1972年,喬治亞羅就在Italdesign內建立了工業設計部門,直到1981年,Giugiaro Design公司正式成立,在一般性的消費產品,包括SEIKO、Swatch手錶,Nikon相機、以及燈飾、家具、手提包等方面發揮其影響力。喬治亞羅在大眾運輸工具,例如義大利高速列車內外裝,巴黎機場線地鐵車廂以及紐約計程車設計作品等等,結合機能性實用與美感的概念也值得一提。  

喬治亞羅一向認為汽車設計的發展,是與現代技術相結合,而在世紀末,人們必須面對下世紀的生活型態,車輛設計也是。喬治亞羅的例子說明了,一位設計師對於一般大眾生活的影響,有如何的巨大以及深遠。

(98/06/24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