充氣家具&訪問Mike Hoppe


如果你有一天看膩了客廳那張紅沙發,只要把塞子一拔,隨即就可以把這張﹁洩了氣的沙發﹂壓扁塞進抽屜裏,眼不見為淨,等哪天興致來了再拿出來充氣......。這年代已經到來。脫胎自六零年代末設計概念的充氣式家具,已經延伸到生活中許多用品上,不管是復古還是預訂未來,越來越多的人曉得利用﹁空氣﹂了呢﹗

充氣家具的起源,在於狂飆的六零年代﹔而與學生運動有密切的關係,歐洲年輕的設計勢力,與老人家決裂,稱之為激進(Radical)設計的擁護者,在主流之外開創了另一道路。此風格家具的代表,如可變形的填充家具,台灣俗稱的﹁軟骨頭﹂(原名﹁Sacco﹂)﹔和作成如岩石般形狀、絨布外表的沙發﹔以及彩色的泡棉家具等等。其中有四個從事雕塑以及建築設計的年輕人,共同設計出充氣式椅子﹁Blow﹂,成為最受歡迎的產品。

事實上,在六七零年代間,﹁Blow﹂經常出現在游泳池畔或是追求新潮的人家中,但猶如空氣的流失,八零年代後它幾乎成為貴重的古董,也證實了激進設計與大眾間存在的隔閡。結果到了九零年代,竟又捲土重來。創立Blow-up充氣式用品公司的設計師Mike Hoppe說,這玩意可是在復古反映出現代生活理念的。

Mike認為,現代人過的是一種﹁快速﹂的生活,人們總是在移動,回想一下五年前大家對於行動電話的需求吧﹗充氣產品操作快速,可以迅速的充氣消氣,還便於攜帶,應該是很具未來性的。而在環保的風潮下,設計師強調,PVC材質是可以回收再製的,猶如面紙與手帕的弔詭,﹁重複使用﹂才有意義﹔丟棄不適用的家具時,其實也帶來了垃圾處理的問題。         

在流行文化的推波助瀾下,新一代的充氣家具蔚為風潮。不論激進設計是不是在過去真的預見了未來,充氣家具已經如主流設計般,在今天開始大量生產了。而落實空氣作為填充物的概念,在德國的醫院中,已經將充氣式家具提供給 產前產後的婦女或背痛復健病人使用﹔而輕盈的牆壁:充氣式的活動隔間,也開始出現在國外設計個案當中......。空氣中充滿了無限的可能﹗

創造源自需要﹖


﹁需要是發明之母﹂這句老掉牙的話,在當代美國作家Henry Petroski反駁功能性是設計唯一原則,強調設計中包含的歷史文化要素的著作當中,著實被好好﹁教訓﹂了一番。不過對於創造充氣家具Mike Hoppe的發跡史來說,我們可有另外的解釋。

X世代的Mike對於風靡六零年代的﹁Blow﹂椅子很有興趣,找了半年才找到,價格貴的嚇人,﹁需要﹂就出現了。結果他想的解決之道竟是:何不自己作﹖結果又花心血找到Blow的原始設計者,終於學到了竅門。     

Mike的第一個作品是面紙盒。為什麼﹖因為小件做起來簡單﹗其實他認為充氣式產品如果能從配件開始推展,由於比較符合人們對日常生活的要求,接受度應該很高。不過就一般人看,小件產品價格低,當然買的輕鬆囉。 

充氣家具與音樂 

如果說充氣家具與音樂息息相關,會不會有點誇張呢﹖

現代音樂要討論的課題當中,音色與節奏是很重要的。曾經是德國Techno音樂先驅之一的Mike說,當你坐在充氣式沙發上,將房間的音樂扭開時,你可以感受到身體下空氣的震動(Vibration)。這應該是音色與節奏由空氣傳導的顫動吧﹗

而充氣式家具出現在音樂錄影帶當中,將其向全世界傳播。這或許也是其與音樂的另一種關係,藉由其感染力而拓展新文化。有趣的是,英國現正紅的綠洲(Oasis)合唱團,不論是音樂風格與人氣指標,都猶如六零年代的偶像披頭四(Beatles)﹔他們現在的巡迴演唱會家具,也選擇了象徵六零年代的充氣式。而由六零紅至九零年的滾石合唱團(Rolling Stones),也將在演唱會的VIP室採用充氣家具。  

(97/09/3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