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方室內導入的東方風


﹁ZEN﹂/﹁禪﹂,這個詞在台灣的家具家飾界當中流行起來,西方也用這個詞來包裝明顯被東方風格影響的產品。回顧過去,在上個世紀末,東方風潮就已經在歐美的時尚流行當中,尤其是家具、室內的領域發揮影響力﹔而這一波的禪味風格,是包裝屬於東方圖騰的華麗或是簡約沈靜的方式。

東方影響歐美設計、藝術界,可回顧到上世紀末,新藝術(ART NOUVEAU)風格大量引用日本藝術。從印象派畫家開始(新藝術風格在當時被人認為是站在﹁另類ALTERNATIVE﹂,提供多選擇性的邊緣地位),日本浮世繪之類木刻版畫的豐富圖案,對於線條的運動以及打破均衡的對比等等,對於意圖在繪畫史開拓空間的畫家們造成深刻影響。而新藝術風格的設計者們對於﹁外來﹂型態(這種說法當然適歐洲中心主義的)相當著迷,像是活力十足的曲線,對於自然植物紋飾的運用,尤其日本書法的筆觸,以及紙門結構等等都凸顯出新藝術的獨特之處。新藝術風格在1890年代席捲歐美、而於1900年萬國博覽會成為眾人焦點。

世紀末,恐懼與希望同時存在,東方,作為歐美的﹁他者﹂,這種混雜著許多情感的異國風味在當今,又被炒作成流行話題。與﹁禪﹂最有關係的圖騰:螺紋,日本禪佛教的和尚以白色砂石螺紋來裝飾庭園,現在螺紋也出現在﹁時尚的﹂居家用品上。而以捲曲的雲紋、茉莉花、夜來香,搭配柑橘色、陶土紅、鐵鏽褐、冷灰黑、瓦靛藍,這些圖騰與色彩的組合,呈現出華麗而又前衛的東方風。

另一方面,歐洲的東方熱也朝更內省的方向發展。德國ARZBERG的瓷器,在發揮精確簡約的理性感覺上有獨到之處,找來日本設計師,利用木與石的東方質感,融合白色瓷器,在東、西方間尋獲平衡。日本設計師喜多俊之的新作品,椅腳像過去歐洲仕女斜姿站立狀,椅被以及扶手的柔軟表現出女性的曲線,整張椅子傳達出引人坐進她的懷抱的質感。這類作品表達出對於物品本身的尊重以及感情,可說真正與東方傳統息息相關。

那麼,﹁禪﹂到底是怎麼一回事﹖東方﹁禪﹂作為一種口號,提出了用另一種角度來看商業機構運作的方式。本世紀初,﹁新藝術﹂風格將藝術的感覺導入日常的家具家飾當中,可以說把握了當時大眾﹁藝術﹂與﹁技術﹂之間微妙的心理平衡﹔而掌控這種消費心理的訣竅,和在一百年之後流行機制對於的﹁禪味風格﹂運作比較,簡直如出一轍,只是後者顯然更加精巧。

----班雅明在﹁巴黎,十九世紀首都﹂一文當中,對於百年之前萬國博覽會的看法是,﹁萬國博覽會是商品物神的朝聖中心,.......把商品的交換價值理想化﹂﹔這種理想化,衍伸出消費行為的一個面向:﹁居家室內是藝術的避難所......只因主人擁有它們,就可以剝除物品身上的商品性格.......。﹂

也就是說,在失敗的美學教育,以及繁瑣現實生活的壓力下,大部份人對於所謂的﹁藝術﹂或是﹁哲學﹂興趣不大,而且也不花時間思考,但是對於提昇自我,卻依然有所期望。因此商業機制切入的角度,就是讓人可以方便的買回﹁藝術﹂甚至是一種思想哲學(禪)的家具、飾品,人們就可以忘卻商品性格,或對於實用、價格都有另一種看法。流行的﹁禪﹂,絕對不嚴肅,也不可能有更深刻的思想﹔或許可以將其看做西方主流吸納東方風格,再次在商業上成功的經驗﹗

(99/09/07)